(相关资料图)
大皖新闻讯 2025年初冬,安徽省太湖县詹家店村的一栋两层小楼里,一整面墙的奖状依然熠熠生辉,只是那个曾经让这个家充满希望的少年,却永远停留在了18岁。这个梦想建造“最好、最安全火车”的少年,手中紧握的大连交通大学录取通知书,却终究没能带他驶向心心念念的大学。
在詹胡涛生病的这几个月,他的故事被全网看见,40万元爱心捐款汇聚而来。詹胡涛的父亲詹桂州说,人们的善意与慷慨,让胡涛在最后的时光里感受到了世间的美好,也支撑他们走过最难熬的日子。
11月15日,詹胡涛在老家入土为安。11月18日,他的父亲母亲将启程回到太湖县城,待平复心绪后,再重新营业自家面馆,并会挂上“爱心免费吃面”的告示:“凡生活困难、需要一餐热饭的朋友,都可以进店免费吃面,就像当初大家温暖我们那样,去温暖更多身处困境的人。”
乡村小道上的梦想萌芽
11月17日,一场大降温,让詹家店笼罩着一层阴冷。
奶奶李全梅又掏出了那张已经磨破壳的“走读生通行卡”,默默地看着,眼睛又红了。
这张通行卡,奶奶一直留存着。
照片上的詹胡涛还是初中时的稚嫩模样。“我这孙子听话啊,太听话了。”老人喃喃自语,语气中是满满的不舍,似乎又看见了那个清晨六点不到就摇醒她的小身影:“奶奶,起床了,上学要迟到了。”
因为奶奶不会骑车,所以,詹胡涛每天都会起得早一些,祖孙俩走着去上学。一老一小,手牵手,走在乡村小道上,要走20分钟才能到。这一走,就是六年。在奶奶的记忆里,她做早饭时,孙子便会自己读书。那些晨光微熹的日子,成为这个留守家庭温暖的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