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新闻网-主流媒体,廊坊城市门户

大力实施农村富余劳动力“阳光培训工程”,万余名农村劳动力实现了向非农产业转移

2018-02-12 20:18:53 来源: 吉网

在香河县的各个村街,到处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景象,香河县百姓着实感受着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变化:柏油路通到了家门口;自来水通进了厨房;出村就能坐上公交车;农民看有线电视、开汽车、玩电脑也已算不得什么新闻;今年,香河农民看病还能随时就近报销……

近年来,香河县委、县政府不断加大“三农”工作力度,城乡发展日趋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3月2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在考察香河扁城村时,欣然题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更加鼓舞了香河县广大干部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豪情和干劲。

“村村通”开通农民致富路

盛夏,骄阳似火。黄沙务村村民马焕拧开自家的水龙头,接一瓢清凉的自来水,很是惬意,“这水质比以前好多了,喝起来就是甜!”朴实无华的话语,说出了自来水“村村通”带给群众的实惠。据了解,黄沙务村今年3月开始通水,在结束全村人喝含氟量高的浅井水历史的同时,也宣告全县300个村街全部实现自来水“村村通”。

蒋辛屯镇程辛庄村,一条笔直的水泥路连接着村外柏油路直通村委会。这条路不仅改变了该村“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现象,也为群众开通了致富路。三年来,香河县筹措资金6800多万元,新修农村公路153公里,结束了115个行政村不通油路的历史,全县300个村街基本实现了公路、客车“村村通”。

为了让广大农民尽早地看上有线电视,丰富文化生活,接受致富信息,这个县又斥资2000万元实施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并把力争2008年实现村村通有线电视列入了县“十一五”规划。县领导多次召开协调会,深入施工现场,及时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加减法”算出支农惠农情

“以后过桥再也不用担惊受怕了,镇里的干部确实为我们老百姓办了实事啊!”随着渠口镇小瞿阝村公路桥的竣工通车,全村的大人孩子脸上都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像这样的“连心桥”香河县当年共修建了26座。三年来,这个县累计投资15亿元实施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超过2003年之前5年的总投入。他们先后投资1000万元,新建、改建中营大桥、青龙湾大桥,打通了两条与天津的交流通道,城乡电网改造工程全面完成,22万伏变电站投入使用。供电能力相当于2003年以前全县的4倍。

在钱旺乡田贾庄的菜地里,村委会主任李春华给我们算了一笔账,如果种粮,每亩获益顶多500元,现在种菜每亩就是3000元。三年来,香河县先后投资2200万元,对4.5万亩中低产田进行开发改造,全县优质粮基地规模不断扩大,共新增灌溉面积1.73万亩,改善灌溉面积3.61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5.34万亩,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994万公斤,新增蔬莱生产能力3003万公斤,农民增收1129万元。

一手抓增收,一手抓减负。这几年,香河县在千方百计鼓起农民“钱袋子”的同时,不断减轻农民负担。据统计,全县有21.72万名农民参加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84%。他们还将各项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到位,全部取消了农业税,三年累计为农民减负2582万元;建立起扶贫济困长效机制,共有1361户3174人享受农村低保,累计为345户贫困户改造危旧房屋999间;大力实施农村富余劳动力“阳光培训工程”,万余名农村劳动力实现了向非农产业转移。

“生态村”描绘农村新景色

宽敞平整的街道、五颜六色的花草、整洁漂亮的村容、设施齐全的文化大院、欢欣鼓舞的朴实群众……在香河县安平镇,我们感受着文明生态村创建带来的变化。2005年以来,这个县各级累计投入创建资金已达2500万元,38个重点创建村街的村容村貌有了根本性的改变。今年,他们又确定31个村街为重点创建村街,文明生态村创建正有条不紊地展开。

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不只是扒了旱厕、整饬了街道,更主要的是向传统落后的生活方式彻底告别,昔日农村“垃圾乱倒、杂草丛生、杂物乱堆、污水横流、粪臭冲天”的景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四通八达的硬化道路、赏心悦目的花草树木、崭新的“两委”办公室、文体器材健全的文化活动场所。同时,各村街丰富多采、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纷纷展开。目前,全县53个重点创建村街,“十星级”文明户已达7009户,有34个村成立了文体活动队伍,20个村建立了综合文化大院,新建“两室”198间,建文化活动室858平方米,建图书室1084平方米,藏书达到96710册。随着各种文体场所、设施的完善和各种群众组织的建立,广大农民群众学科技、学知识的氛围日益渐浓,“讲文明、讲科学、除陋习、树新风”的良好风气逐渐在农村形成。

关键词: 劳动力 非农产业 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