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新闻网-主流媒体,廊坊城市门户

戮力同心创和谐——安次区真抓实干造福百姓纪实

2018-02-09 01:09:31 来源: 经济参考报

题记: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中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民主法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的要求。安次区委、区政府迅速落实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市四次党代会精神,以发展为民、造福百姓为信念,坚持科学发展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大力实施“医、学、保、养、路、水”工程建设,让广大百姓尽享安次经济发展成果,形成了人人建设和谐安次,和谐安次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

“发展为民,执政为民,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办实事,从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见效的事情抓起,解决广大群众最迫切而一家一户又办不了的急、难、愁的问题,切实做到惠民、利民、为民。”安次区委书记王金忠在“民心工程”检查活动座谈会上说。几年来,面对区划后基础薄弱的客观实际,安次区委、区政府紧紧围绕发展这一目标,依靠并团结带领全区人民,顽强拼搏,实干苦干,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让全区人民充分享受了经济发展的成果。

经济的发展为和谐奠定了基础,和谐局面又促进了经济发展。今年1至9月份,安次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0.1亿元,同比增长15.5%,财政收入完成1.87亿元,同比增长31.7%,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5713万元,同比增长45.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44元,同比增长17.9%,增速位居全市首位。几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也均位于全市前列。记者在采访中,所到之处都能强烈地感受到和谐的社会氛围和安次人民尽享发展成果的喜悦心情。

以队伍建设为抓手 凝聚发展强大合力

不管是抓工业、上项目,还是解决广大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都更需要一支有凝聚力、战斗力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了实现安次各项事业更快更好发展,全面提高各级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执政为民的能力,安次区将2006年确定为全区干部培训年。他们组织开展了各类培训班90余次,通过请专家讲课、外出参观学习等形式多样的集中培训活动,使各级十部思想政冶素质和工作能力进一步提高,为推进富民强区、建设和谐安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区四套班子领导冒雪在龙河工业园现场办公,区水务局的干部职工在寒风中的紧张施工让群众在春节前喝上甜水,区交通系统筑路工人在烈日下挥汗如雨……成绩的背后,体现了安次区各级干部不事张扬、不甘居后、永不言败、攻坚克难的工作作风。龙河工业园建设紧锣密鼓,常甫路热力站、屡创佳绩的十二中、高标准的码头卫生院、设施完善的敬老院……这些都是安次区各级领导干部真抓实干干出来的。

干部一心为地方快发展、为百姓谋福利,群众自然全力参与和支持经济社会建设,为构建和谐安次尽心竭力,干群关系越来越融洽。在东高线建设过程中,码头镇企业老板和全镇百姓纷纷踊跃为公路建设捐资出力,确保了东高线的顺利施工。今天的安次,一条条平坦宽敞的道路四通八达,一座座新兴小区拔地而起,一个个大项目建成投产,一组组配套设施正在相继建成。形成了干群上下同欲、凝聚发展合力的大好局面。

以新农村建设为突破口 推进城乡协调发展

“这沼气真是好,能做饭、烧水,沼液还能做肥料……”北史家务乡刘各庄的苗景华老人高兴地说。10月13日,记者在村里看到,农家小院的新式沼气池、标准化猪舍和水冲式厕所令人耳目一新。如今,全村已建成沼气池近60个,村民的生活环境大变样,每年可以节约支出八九百元。

这是安次沼气建设“百日行动”的一个缩影。针对安次“小城市、大农村”的客观实际,区委、区政府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文明生态村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城乡和谐发展。他们大张旗鼓、扎扎实实开展了沼气建设“百日行动”,在财政相对困难的情况下,先期拨付专项建设资金100方元。现在,全区沼气建设遍地开花,已有上万户农民申请建池。窑上、南邵庄等村街达到了每户一池。安次通过沼气建设,改善了村街面貌,提升了农民生活质量,增加了农民收入。

与此同时,在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中,安次区累计投入创建资金3000多万元,完成了村内街路面硬化290公里,通村公路硬化227公里,安装路灯7580盏,组建清洁队68个。该区还启动了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工程,建起了文化大院、活动中心、图书室等文化娱乐场所。通过创建实践,村街的软硬件建设水平得到了全面提高,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乡村越来越和谐。

以民心工程为载体 把好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只有一心为民,才能取信于民;只有壮大实力,才能造福于民;只有真抓实干,才能强区富民。”安次区委、区政府全力推进“医、学、保、养、路、水”六大民心工程建设,把好事办到了群众心坎上。

安次区作为缺水区,部分地区饮用水含氟量较高,农村人畜饮水问题时时牵动着市区各级领导的心。市委书记王增力、市长王爱民等领导多次深入安次乡镇村街调研指导,协调资金帮助困难村街解决饮水难的问题。区委、区政府也把“解决农村饮水问题,保证农村饮水安全”作为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推进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建设。截止到目前,全区共打人畜饮水井224眼,解决了区里23.7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全区284个村街全部用上了自来水。同时人畜饮水安全建设逐步实施,已经在码头镇中响口村、高庄子村和金官屯村,葛渔城镇两街等安装了改水降氟设施,让近万人喝上了放心水。

“这里的环境好、设备新、服务态度好,都快赶上城里的大医院了。”在码头卫生院化验室外,等待检查结果的丰盛店村民杨嘉明对记者说。今年以来,安次区积极争取国家和省里支持,多方筹措资金,投入238万元对葛渔城、码头等卫生院进行改扩建,卫生院的医疗用房、医疗设备和就医环境得到了明显提升,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的实际问题。

“村村通油路工程为我们修建了致富路、小康路,我们再也不用发愁成熟的瓜菜运不出村了。”东曹庄的李秀明深有感触地说。几年来,安次区克服基础差、财政薄弱等实际困难,投资8700多万元,改建县道46公里,乡道50公里,农村公路100多公里,编织了安次快捷通畅的公路网。

针对农村教育资源缺乏、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状况,安次区重点建设了十二中、十中等学校,积极争取上级支持,筹集社会资金650万元,完成了东张务小学、大王务中学等14个项目工程建设,改建农村学校危房4000平方米,新建和扩建校舍16206平方米。

以人为本铸和谐 把长远的事做实

通过不懈努力,如今,安次区森林覆盖率达到了45%,空气质量良好,成为京津之间的“天然氧吧”。

“过几天我就可以搬进新家了,新家的屋子里面就有厕所,真是很方便!”谈到新建的敬老院,码头镇五保户老人张玉来笑得合不拢嘴。安次区委、区政府处处为百姓着想,在新建的敬老院里,专门修建了室内厕所,方便了老人的日常生活。

家住内燃机厂宿舍的刘秀仁是下岗职工,离异后带女儿一起生活,因患脑血栓而丧失劳动能力,通过享受最低保障金,她的生活得到了保障。目前,全区共有低保对象1737户,月发保障金36.5万元。同时,他们还大力实施就业再就业工程,截至目前,安次区累计为3319名失业人员发放了《再就业优惠证》,对526人实行了税费减免,安置“4050”人员403人。

为实现和谐发展,安次区不断建立和完善帮扶机制,全力打造“和谐安次”,让困难群众不断感受安次区大发展给他们带来的实惠。他们将有限的资金集中使用,建立了专项扶贫济困基金制度,从长远上解决困难群众的热点、难点问题,截至目前,收到捐款1478775元,捐物1300余件,这些物资全部用于帮助灾区灾民、农村特困群众、城市低保对象、下岗职工等生活困难的弱势群体。

安次区不仅从一时一事上为基层群众排忧解难,而且不断建立和完善长效帮扶机制,从长远上为困难群众提供有力保障,出台了《农村村民最低生活保障暂行办法》、《农村特困户医疗救助试行办法》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医疗救助试行办法》,将农村年人均收入不足780元的381户共580名农民纳入农村低保,到目前已发放低保资金177840元,并对百余户按一定比例报销大病医疗费,每人每年最高可报销3000元。

关键词: 戮力同心创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