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养护方式,实现高铁安全生产技术新发展
2012年12月1日,世界上第一条高寒高铁哈大客专正式开通运营,经历了1800多个日日夜夜的风霜雪雨和披星戴月,沈阳高铁工务段1000多名干部职工用超常的坚韧和付出,在东北大地挺起了哈大高铁的脊梁。
“哈大高铁开通运营后,经受了2012年冬季极寒,2013年东北极端高温天气,以及每年冬季冰雪灾害和路基冻胀考验,到目前,已实现五个安全运营年。”该段党委书记陈志新回想近五年的艰辛历程感慨颇深。
哈大高铁冬季平均气温零下25℃沿线气候分区除大连为寒冷地区外,其余均为严寒地区,这样的特殊环境给哈大高铁养护维修带来了一系列技术难题。为掌握高寒高铁的养护维修规律,破解制约安全生产的难题,沈阳高铁工务段干部职工冒着零下几十度的严寒,徒步对哈大高铁路基、桥梁、隧道等设备进行逐米排查,针对哈大高铁环境和技术特点开展技术攻关,为高铁养护维修提供技术支持和借鉴经验。
“高铁都是夜间作业,特别是冬天,别说人被冻的受不了,就连设备也会因为寒冷而无法正常工作,天气冷时,作业用的机具都很难发动,有时甚至需要用体温‘加热’电池才能让机具正常运转。”全程参与哈大高铁介入工作的技术科长邱原介绍道。
纸上得来终觉浅。为了摸索最原始的高铁养护模式,他们一头扎在了寒风肆孽的高铁线路上,为排除高铁未知风险收集最现实、最客观的第一手技术资料。他们利用综合检测列车、人工添乘、小型添乘仪等动态检测手段,结合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电子水准仪、激光弦线等静态测量方法,进行高频次的动静态检测。同时,组织干部职工开展“手拉手”专项大检查、大整治活动,检查每个承轨台处轨道几何尺寸、扣件状态、垫板类型和数量,记录路基类型等,获取可靠的数据。
经过不辞辛劳的昼夜努力,他们把哈大高铁开通初期最原始的徒步目视检查逐步转向技术监控,他们在连续梁活动支座加装观测装置,定期检查监控连续梁伸缩位移变化对钢轨的影响;在隧道逐处登顶敲击检查的基础上,增设水位监测设施,实时监控防控隧道集水井排水状态。通过自主研发声屏障摄像检查仪后,破解了桥上声屏障外部立柱螺栓无法检查的难题,先后创新了钢轨低温胶结及焊接技术,解决了冬季无法胶结、焊轨的技术难题。
经过五年来探索和研究,高寒高铁养护维修技术已基本成熟,为哈大高铁养护维修扫清了技术障碍,取得了18项科研成果,不但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还荣获铁路总公司“科技进步特等奖”,被称为高铁线路维修的“神器”。
创新管理思路,实现高铁安全管控模式新突破
日落月升中,五年的光阴弹指一挥。五年中,这个段优化生产组织,提高检修效率,从科学编制作业计划、探索一体化作业组织模式等方面入手,组建安全生产管控中心,逐步完善高铁安全管控新模式,高铁安全管理实现了从片面管和随机控到全面管和过程控的转变。
为适应集约化生产需要,这个段打破传统养护维修模式,取消检查车间,将原有8个线路车间整合为6个线路车间,成立综合维修工区和检查验收工区。同时推行两个主体上移,即生产管理主体上移,由车间组织生产转变为段组织生产;作业组织主体上移,由工区组织作业转变为车间组织作业。
针对以往高铁养护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这个段实施全新的生产组织模式,组建相应的专业队伍。为了消除外部环境检查单一的问题,该段组建了外部环境巡检班并配备车辆,对高铁外部环境、安防设施进行不间断全方位检查、整治,切实有效提升工作质量。这个段组建钢轨打磨专修队,实施道岔病害整治专业化,五年来开展道岔病害打磨近400余组,有效提升了旅客乘车舒适度,延长了道岔使用寿命,进一步保证了高铁行车安全。
为了推行高速铁路综合维修生产一体化工作,这个段还进一步完善组织框架,联合相关电务、供电、房产部门,按照“六统一”“六个同”的思路,牵头组织综合维修生产一体化工作,通过各专业部门齐抓共管、合力共为,进一步促进维修工作的有效开展。
为进一步提高线路专业修质量,这个段从加大科技投入和创新管理手段入手,引进工电检修列车,采用集约化生产组织模式,给高铁维修体制改革搭建了一个崭新的平台。
这个段还整合安全生产调度指挥中心、技术科、职工教育科、安全科和安全保护区管理办公室合署办公,负责安全生产过程控制、线桥隧设备维修、外部环境监控、应急处置指挥、职工教育等工作,有效消除科室结合部,实现信息沟通无缝化,打造专业化管理团队,大幅度提升管理效率。
五年来,他们坚持“打造高标准高寒高铁”的理念,总结探索规律,精准施策养护,促进强基达标,转变维修管理模式、强化维修管理手段,顺利实施了“冬夏一张图”顺利实施,确保了高铁和旅客安全万无一失。
依托管控平台,实现高铁安全管理能力新提升
面临着地域跨度大、设备复杂多样、作业空间分散等诸多新的变化和管理难点,该段在科技保安全上进行了积极探索,依托机械化、智能化、自动化、大数据等手段,经历了一个从“摸索”到“破解”再到“防控”的过程,科技手段逐渐成为该段构建科技管控安全新格局的重要手段。
走进该段安全生产管控中心,一股浓重的科技气息扑面而来,由36块55英寸电子显示屏组成的屏幕铺满一整面墙,当班人员正在工作台前不停地忙碌着。“建段之初,我们几乎白手起家,除了办公的电脑外几乎一无所有,就连办公桌椅也是兄弟站段‘支援’的旧桌椅。要想实现目前各项功能,在当时那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该中心主任郭晓松回忆起高铁开通时的情景,最早段里成立的安全调度指挥中心只有一个外部侵害监控系统,大部分工作要依靠人工来完成,有些工作还得要等到“天窗”才能进行,十分不便。
“现在,我们利用沈阳高铁工务段管控互联平台,足不出户便能实时查看高铁设备的各种参数。”指着大屏幕,郭晓松满脸自豪地说。
管控互联平台是该段利用平安高铁、数字高铁、集约高铁、和谐高铁4大系统、15个子系统和40个模块搭建而成的大数据平台,实施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和队伍建设的全过程管控。其中平安高铁系统突出作业安全、设备安全、人身安全、外部环境安全和应急指挥五大安全关键,实现风险更可控、管理更规范、应急更有序目标。
管控大厅建立8个功能清晰、职责明确的安全管控平台,其中,生产调度台负责工务安全生产管理系统运用、自轮运转设备运行计划提报、线路动静态数据分析和信息收集与传递;环境巡视台负责高铁周边环境、上跨桥及附属设施和隧道口等重点处所的视频巡查;防灾监控台负责风、雨、雪、地震、异物侵限和气象信息的实时监控;作业监控台负责沿线外部施工安全、轨道车运行安全和工机料具进出网管理的实时监控……
这个段通过组织各专业技术力量深入现场调研、自行研制开发、投入新技术设备、学习借鉴先进经验等渠道,将新科技、新思路、新办法在安全生产中进行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他们研发的工机料具进出网管理系统和作业工机具雷达追踪仪,不但能实时监控现场的作业情况,还实现工机料具进出网比对、超时报警和管控中心远程监控功能,确保每日上线作业不留隐患。此外,该段针对非法施工处所安设移24小时动视频监控装置,实时动态管控施工风险。利用防护定位手机和现场视频监控设备,实时查询监控人员定位和移动轨迹,实现管控中心与现场监控员实时可视化对讲功能。
“哈大高铁养护维修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现在我们正借助高铁标准示范线建设的有利契机,在高铁安全管理、设备质量、品牌形象等方面继续创优达标,力争将哈大高铁打造成全路一流高铁。”该段段长马生描绘出高铁未来发展的美好愿景。
通过近五年的实践和摸索,该段已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善的应对严寒天气的安全生产体系,破解了多道严寒地区高铁养护的世界性难题。